关于教育的点滴

大多数家庭,不留给孩子负资产就是好的了,很多人都以为在教育孩子,其实是很多的负面。

普通人没有生产工具就别想着留存什么财富了,别说这地方不保护私权,即使保护,留下那点也跑不赢通胀,想靠着那点就混吃等死就绝不可能的。

所以剩下的无非也就是教育,教育这个话题我仔细想过总结很多,目前看起来其实真正有用的也就这些:

  • 1、能够正常交流的英语能力。
  • 2、能够提升做事效率的数据处理能力。
  • 3、逻辑分析能力
  • 4、普世价值的认同
  • 5、基本的财富能力

以上这些能留给孩子,基本上生存的下限也就能满足了。

子孙自有子孙福,更多的也不是普通人能考虑的了,再换句话说,你想给后代一代代都留下财富,但是又有几个知道自己太爷爷叫什么名字?

以上这些有余力的话,如果能再稍微多看看历史,学门能安身立命的专业技术,也就足够了。

四个问题

每天只问四个问题第一,学校今天有什么好事发生吗?第二,今天你有什么好表现?第三,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第四,你有什么事需要爸妈的帮助吗?这四个问题很简单,但背后的用意很深。

活出自己的精彩

物质的东西适可而止,普通人能给的其实也比较有限,个人觉得能保证基本生存无忧就最好了。

人生就像一款游戏,一开始就给他一个100级的账号,未必就比让他从1级练起更好玩。 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吧,活出自己的精彩比所谓的成功更为重要,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真正最值得留下的,也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属于你和孩子的,那些独一无二的回忆罢了。

作为一名母亲,我想给孩子留下和我一起生活的温暖记忆,陪伴她一生。 让她觉得一直被深爱,值得被爱,不缺爱。 内心温暖强大且满足,能好好爱自己,并有爱别人的能力。爱得起,放得下。

英语教育

对普通家庭而言,放弃什么都不要放弃对子女的英语教育。 从不功利的角度看,英语好了有利于了解外部世界,包括科学,文化,艺术等等信息,可以给你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和享受,心智和眼界也更开阔,终身受益,从功利的角度看,英语是最能提供人力附加值的工具之一,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也能更强。

英语学习

一、沉默的学习者

  • 外语学习者必然会经历“静默期”而不能、也不应过早开口练习
  • 流利外语来自于海量听读可理解的材料,而非进行对话练习

二、口语的陷阱

  • 盲目开口不会带来进步,反而可能导致错误固化、进步停滞
  • 时间七成在输入、三成在输出,莫颠倒顺序而陷入“石化”陷阱

三、从零的方案

  • 寻找难度适中(i+1)、有趣、足量系列材料;故事书是最优选择
  • 不要迷信强制记忆语法和词汇,海量和理解才是输入的关键

四、热情的法门

  • 用极为有趣的材料进入“心流”而忘记外语存在是最理想状态
  • 有趣内容将让学习方法变得次要,主动寻找材料必要躬行

价值的指导

为人父母者,若一生平庸,那就最好在孩子成年以后闭嘴,因为你平庸的经历,无法给他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指导~

平庸的定义本身就是相对的。 举个例子,有些学者理论造诣很高,为人正直,一辈子无法发达两袖清风,但这不妨碍他能教出很成功的学生。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基本都是平庸的,不管父母还是孩子。 至于指导不指导,其实无伤大雅,信息都这么发达了,该懂都懂了,但是所谓知易行难。

事实上平庸是常态,即使父母很成功,改闭嘴的还是要闭嘴,尊重孩子的个人想法,这才是对的。 很多知识本来就要从头学起,能容易传下去的只有财富。

给孩子留点什么

这个问题古人已有深刻见解和思考,这里有个隐含前提,就是假设子女没有大的才能,如何保证他获得生存的条件,如果子女很强,其实是无需多虑的。

汉朝曹参和清代张英的做法就是给子女多留一些薄田,一是土地可以产粮食,二是薄田不会被豪强觊觎,足可以温饱。

至于像后代吃喝嫖赌,你留什么也没用。啥信托都没用,真败家也能借贷赌博输光未来多少年。

大体上教育子女是第一位,留一些薄田也只是对虽无才能,但却朴实的子女才有用。

给他留一个美欧福利超级好的国家的身份吧。这样即使混的再差,到时候国家躺着发的钱都能吃喝不愁~

儿孙不如我,留钱有何用?儿孙强过我,何必留钱财!

日本教育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日本社会有一点比较好,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人生期望并不是那么高,只要孩子喜欢,做什么工作都可以。 找对象也不一定非要大公司好单位,只要有稳定的收入,人品好,就可以。 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泛,从大企业到小企业,甚至有些年轻人愿意从东京去小城市工作。

能力教育

日本实施的是能力教育,培养每个孩子具备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与他人友善相处的综合能力。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去考东京大学;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参加工作或者自己开店。 日本社会不会觉得你考上了东京大学就是人才,当厨师就不是人才。 所以“行行出状元”是日本教育的一个追求。 也正因如此,日本的孩子不会挤在“华山一条道”上。

动手能力

日本的教育当中,动手能力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日本有一个规矩,孩子不管学习多忙,也要帮助妈妈做家务,比如帮助妈妈叠衣服、倒垃圾、整理玩具、打扫房间等。 吃完饭,碗筷必须自己收拾好拿到厨房里去,不能放在饭桌上一走了之。

“3+2原则”

日本教育孩子,还有一个原则,叫“3+2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他做对了5件事,你只能表扬他3件,另外2件,你要提出批评,指出其不足。 让孩子知道,在成功的背后,还有自己的短缺,在渴望得到表扬和奖励的时候,也会面临批评与打击。

这个“3+2原则”,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不翘尾巴、不骄不躁、不自满的品德,培养一种从小能经受打击的坚强心理。

反馈 (feedback)

任何关于方法论的文章里几乎都能找到同一个主题:持续获取反馈。

不论它探讨的主题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软件工程,“反馈”无处不在。

可能人脑就是这么运作的(欢迎懂神经学的朋友评论),因而由人组成的集体也以类似的方式运作。

本文由 络壳 原创或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