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调研

Page content

无论移民在哪个国家,都需要拿工签、买保险、PR、买房、入籍、换房这个过程。 天下没有百分百满意的天堂,只要大部分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已经很好了。

绝大多数人都要去的地方,通常确实是适合你的地方。除非你的需求很特别或者资源很独特,否则随大流不是坏事儿。

如果你需要特意为移民付出努力,我的建议都是不要。移民是你完成你所从事的事业的路上的收获,而不应是你人生奋斗的目标。

加拿大的优缺点

加拿大优势,自然环境好(但是很冷)、教育水平高(堪称世界第二)、治安极好、民众友善(圣母,且著名的说Sorry最多的国家)、种族歧视非常轻微、全公费医疗、因为人口少所以资源分配优势明显。

劣势,冷清(著名的好山好水好无聊)、经济一般、事业发展机会少、便利程度较差、冷!(最南部比哈尔滨纬度还高)

极端的物价水平

加拿大的物价水平在疫情后达到了疯狂的水平。以下按照人民币计算:

  • 麦当劳套餐90,随随便便买个套餐价格直逼 20$
  • 单人超市购物每周需要600
  • 车险每月1800
  • 川菜馆两人500
  • 理发200
  • 最重要的租房,温哥华的两室一厅公寓租金15000 (其实比新加坡低)。

极端的房价和综合性住房危机

房价比起中国不算贵,但远远高于美国。考虑到极高的个人所得税,加拿大的房价可负担性,甚至比国内一线城市之外要更昂贵。 而且因为加息的缘故,许多人房贷直接翻倍。 但是加拿大收入是长期稳定的,所以几乎没有获得额外收入的办法。 与此同时,住房长期短缺,完全无法匹配激增的移民,导致房租暴涨。这部分也是为什么温哥华会有许多流浪汉的原因之一。

脆弱的金融市场

加拿大的金融业和中国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以银行为核心。 而银行的主要模式还是传统借贷,最核心就是房贷。而这真是风险最高的地方。 所以金融业存在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加元不像美元有国际货币优势,不像欧元有巨大市场,所以加元汇率对美元贬值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糟糕的产业水平

加拿大几乎不存在国际型的巨型龙头企业,也不存在成规模的有巨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所以造富能力很差,基本都是富人在别处获得财富后去了加拿大。 自然资源和国家财政并不能画等号,因为资源开发的利润属于资本家,并不属于全民。

因为产业糟糕所以多数居民收入偏低且长期不增长,与美国的差距极为明显。 制造业已经慢慢凋零,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响当当的企业,慢慢的在消失。石油,软件业,汽车零组件是最后的支柱。

中产的消失

大部分中产的财富都沉淀在房产,和美国截然不同,美国的证券和债券市场极为发达。 所以一旦出现住房导致的金融危机,上层中产的资产几乎会全军覆灭。 与此同时,因为极高的生活成本,以及长期弱势且不增长的收入,下层中产和年轻人完全没有足够的资产积累的机会,所以会不断底层化和无产化。

加拿大的家庭中位收入是5000-7000,因为一个单身青年也算一个家庭,肯定会大幅度拉低这个数字,所以实际上一般的四口之家,应该就收入至少差不多七八千,夫妻都工作的话每人四千,但这边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工作一个全职在家带孩子。 不过因为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比例特别高,而且收入越高这个比例越夸张,赚到一年十几二十万,就得交好几万的个税了,所以总体来说是劫富济贫的效果。

客观来说,国内的中产阶级以及以下的人过来更幸福,等于本来赚一万的人在这边可以折合人民币最少赚三万,房车还便宜了不止一半,看病养孩子还不花钱了!但混得不错的呢,在这边不会显得更好,因为在这边混到国内那种不错可不容易,除去买房买车便宜,花销不见得比国内少。

比如在国内平均每个月赚五万,到这边想赚一万加币,可不是立刻就能实现了,得重新积累。

对年青人不友好

加拿大的糟糕,就是对年青人越来越不友好了。 对于早些年来的,有房有车有工作的,早已还完房贷,能胀有影响,但还好。 对没有房的年青人,那是真难上车。 多伦多均价115万加币了,华人区更高。好点房子150-200万刀。 一个人上班,没有可能上车。两个人上班,也得存好些年的钱。

隔壁住的黑哥哥(抱歉用词)天天晚上抽大麻开趴,白天也不用工作,领着救济住,着高级公寓真的美滋滋呢。

只能说加拿大是个求稳的国家,如果是低收入人群或者来养老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人生出现重大危机社会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给你兜底的。 但,在这样一个高福利国家,年轻人被收着重税和高物价,多伦多温哥华房价,那么高福利是谁的高福利呢? 白嫖不光彩,高福利也是来自于高税收的,但是从中国出来读书工作的年轻人,付出了那么高的学费也算给加拿大创收了,为什么要甘愿在这里付出青春呢?

所以加拿大的问题一点也不少,不过因为央行选择了加息保汇率而非强行保房产,同时房产是短缺问题而非过剩问题,并且每年有大量人口涌入,带来劳动力资金和消费,缓解了加拿大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不动产租赁收益问题,与此同时有对应的社会福利和保障系统来最低水平的保障底层,所以还有回旋的一点空间,虽然最终结果未必会好,但至少会有时间让危机不会来得过快,存在操作空间和反应时间。

对比其他国家

加拿大 vs 新加坡

SG pros:

  • 新加坡的优势我觉得是生活中可以一直讲普通话,吃中餐,和生活在中国没区别。
  • 新加坡肯定不是完美的国家,但这里即没有国外华人少数族裔的感觉,同时也能拥有基本的自由。新加坡的法制和安全,极低的税率才是它真正独一无二的地方。
  • 新加坡很无聊,PR申请是黑盒,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政策不透明),没有PR之前会受到系统性的对外国人的歧视(就业,小孩入学、升学)。
  • 新加坡教育卷了点但是质量不错。
  • 女佣便宜。在加拿大这个事情就别想了,不是打工阶级考虑的,全部自己来吧。

SG cons:

  • 新加坡男生义务兵役。小孩教育卷。
  • 最近很多富人到新加坡,物价房租上涨,越来越贵。
  • faang新加坡分舵特别小,100人不到,销售客服为主。没啥sde。所以跳槽几乎没有,没有跳槽,码农也就没有工资涨幅,工资也就很一般其实。
  • 车世界一流贵;一张车牌60w rmb
  • 公寓均价10+万rmb一平,外国人(除了美国人)额外印花税60%,政府福利房HDB 5-10万一平,但是隔音差破旧,没有居住体验,需要购买者是已经结婚的双PR家庭,且满足3年,且只能买2手的,不能买一手的。
  • 房租贵。

身份方面,有娃家庭,待几年还是好拿 pr 的,华人有优势。 我理解在新加坡可能都得熬,一开始熬身份,然后熬房子,最后把车子熬出来,可能就宣告大结局了。

加拿大 vs 美国

美国: 优势,经济好、事业发展机会好、教育水平高(世界第一)、便利程度高、热闹程度高。 劣势,治安差、自然环境一般、种族歧视比较严重尤其是川普上台以后、医疗条件很差、人口大国贫富差距也大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资源分配比较紧缺。

美国和加拿大是两个国家,美国码农收入高,但是加拿大码农和国内收入可能差不多,税还高,房子还贵。但是程序员养家是够的。 枫叶国的收入真的低,很多富二代带资移民,普通华人的生活过的往往不如美国。

Canada消费水平不低,生活用品物价感觉和加州差不多持平,消费税比加州高,大概13,14%的样子,各种品牌折扣也没有美国多。 房子租金会略便宜一些。

加拿大移民更容易。

美国是熔炉,强调融入美国价值观和美国精神,做真正的美国人。加拿大更注重保持各自原有的文化。 美国文化比较强势,强调个体与个性,太中庸的人不适合在美国。加拿大文化相对平和与包容。 不带主观评价,没有好坏之分,就看个人选择了。

但,美国H1B不好抽到。抽不中没有退路。

加拿大 vs 内地

加拿大码农和国内收入可能差不多。

35岁40岁职场压力在内地有,但不是没有解决方案。 加拿大高龄失业风险也有,只是说歧视少一点,这个是发达国家决定的,建国早。

大温地区生活成本不便宜,相同能力的人在温哥华/多伦多和北上广深过得差不多,但绝对比不上二三线滋润。 温哥华生活起来和LA和NYC差不多,而且这个未来20年不会怎么变化。

如果在这个年龄在北上广深过起来非常难,同样作为一代移民在海外同样难度甚至更高。 纯做技术中国收入往后肯定超过加拿大,加拿大已经不具备绝对价值收入优势。(当然前提找得到工作)

加拿大其它的城市太小,基本上比不了县级市的基础设施,不要小看国内二线城市的规模,论基础设施生活便利加拿大真比不了。

感觉对国内的未来持保留态度(其实就是我不知道会咋样,不确定性太高)。 感觉没必要赌这一波,而sg相对比较不确定性小很多。

很多人赶上了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或者说二十年混入中产。 自己赶上了好的时代,子女未来不见得还有这样的机会。 那就干脆给自己和子女多一个选择,毕竟下一代即便是在加拿大打工,人口少所以资源分配优势明显,过得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国内这方面之所以没有感觉到特别糟糕,是因为有一大群收入很低的人提供服务, 而在加拿大则不然,给你提供服务的人不见得比你工资低。 所以在加拿大自己做饭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去饭店就不一样了,饭店里的饭菜成本大部分是人工费用。

加拿大 vs 英国

伦敦好玩的多的多,2-3hr火车直接到巴黎,周末欧洲随便去。 缺点是房价也挺高而且小,欧洲都这样,税高基本上到手60%,diversity肯定没有加拿大好,转永居要工签满五年,再加一年公民,好处是工签配偶也可以工作。

欧洲几个国际都市价格都不比温哥华便宜(提前还有个柏林比较便宜,现在听说也很贵)。 欧洲唯一的优点在于发达的铁路网,我在德国的时候很多人买高铁年票,每天1h ice上班(大概100km),也有开车的,不过火车可以办公也可以打个盹。

加拿大,温哥华更宜居,而且以后有了TN选择更多。 喜欢城市生活可以去多伦多或者纽约,喜欢卷的可以去湾区,喜欢大house的可以去德州,喜欢好天气的可以去加州。 英国脱欧后这种选择权就小多了,基本上只能呆在伦敦地区。

英国经济现在那鬼样子,去度假就好。 而且伦敦的好玩之处有不少是比较文艺的(比如博物馆,话剧,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喝酒,周末去欧洲各城市city break),一代亚洲移民不一定特别欣赏。 要扬长避短挑选生活方式适合自己的城市。

加拿大 vs 澳新

新西兰:

  • 优势,自然环境无敌、治安极好、民众极友善、几乎没有种族歧视、医疗好、资源分配优势明显、教育也不错。
  • 劣势,人太少了极度冷清、经济基本没啥值得一提的、便利程度极差、事业发展基本没啥机会。

澳大利亚:

  • 优势,自然环境好(有的地方特别热但有些地方是天堂)、教育水平还不错、治安还不错、民众友善傻白甜、公费医疗、资源分配优势也还不错。
  • 劣势,经济一般(因为是岛国孤立)、事业发展机会一般、便利程度一般、种族歧视尤其是排华有点严重。

工作和收入

加拿大的家庭中位收入是5000-7000,因为一个单身青年也算一个家庭,肯定会大幅度拉低这个数字,所以实际上一般的四口之家,应该就收入至少差不多七八千,夫妻都工作的话每人四千,但这边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工作一个全职在家带孩子。

不过因为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比例特别高,而且收入越高这个比例越夸张,赚到一年十几二十万,就得交好几万的个税了,所以总体来说是劫富济贫的效果。

客观来说,国内的中产阶级以及以下的人过来更幸福,等于本来赚一万的人在这边可以折合人民币最少赚三万,房车还便宜了不止一半,看病养孩子还不花钱了!但混得不错的呢,在这边不会显得更好,因为在这边混到国内那种不错可不容易,除去买房买车便宜,花销不见得比国内少。

比如在国内平均每个月赚五万,到这边想赚一万加币,可不是立刻就能实现了,得重新积累。

Software相关职位HC

2024-02-15 搜索Linkedin上Software相关职位:

  • 温哥华 1384 results:微软,AWS,MasterCard,Coursera, Github, MongoDB, DropBox
  • 多伦多 1911 results:Stripe, Robinhood, Pinterest
  • Singapore 3000+ results: Meta, Tiktok

整体HC不是很多;大致 温哥华+多伦多 = 新加坡职位的数量。

最近,大公司职位的数量很少。

  • AWS 30+
  • Micosoft 30+
  • Stripe 7

软件工程师薪资

  • Micosoft IC4 - CAD $104,000 - CAD $193,200 per year.
  • Micosoft IC5 - CAD $132,800 - CAD $247,200 per year.
  • AWS Sr - The base salary for this position ranges from $150,700/year up to $251,700/year.
  • Stripe
    • Senior C$172,000 - C$258,000
    • Staff C$208,000 - C$312,000
  • MongoDB - $118,000—$231,000 USD
  • DropBox - Current Salary/OTE Ranges (Subject to change):C$178,500 - C$210,000 - C$241,500
  • Uber: The base salary range for this role is CAD$218,000 per year - CAD$242,000 per year.

Base薪资跟新加坡差不多,不知道股票怎么算。

其他职位薪资

  • 餐厅服务员,每周5(天)*8(小时),工资加小费,大概3500-4000
  • 普通白领,固定工资,每周5*7.5,3000-5000。
  • 蓝领技术工人,每周5*6,大概5000-8000
  • 再具体比如,我在这边现在跟人合伙开一个外卖平台,类似美团外卖那种。我们的送餐员平均每单收入4.8送餐费+4.8小费,每单共收入9.6,认真做的话一小时3-4单,每天干6小时,则大概可以收入180块,有时候送的多的话一天下来光小费就可以拿到150以上。所以送餐员即使每周5*6的话,一个月可以赚3000-4000块

网友的分享

  • AMZ SED3,Canada的package 不高的,两年前是200~250k左右。
  • Micosoft SED2: 120K的base,税后5000出头;是交了15%espp 和7.5%rrsp之后拿到手的,每年差不多100K的rsu和bonus。
  • 税后10k收入已经算是温哥华码农top10%了。AMZ L6税前总包260K++。
  • 总包取决于你有多sr和面的哪个公司。区间可以从150k 到 550k。五年大厂去年年底拿了450k的包。
  • 加拿大本地厂senior的base从90k到160k差不多。偶尔有不错的能给180-200k,偶尔有没下限的给80k。而且加拿大的公司不流行给rsu。很多公司只有到了较高级别才能有rsu,大多数的senior只有espp。年终奖从5%到15%都比较常见。rrsp match上限从1%到7%不等。

职场氛围

加拿大的职场是绝对的955。对加班管的还是很严的。加班都要提前申请,批准了才可以加班,而且严格付加班工资。

软件公司都是弹性工作制,早来早走,晚来晚走,不过就是你要有自己固定的时间,不能每天换来换去。

办公室政治有吗?有,肯定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公司大了人员复杂,勾心斗角的事儿也不少。

税收

新加坡个税

新加坡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税率根据纳税人的应纳税收入而变化。2024年新加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如下:

  • $0 - $20,000 0%
  • $20,001 - $30,000 2%
  • $30,001 - $40,000 3.5%
  • $40,001 - $80,000 7%
  • $80,001 - $120,000 11.5%
  • $120,001 - $160,000 15%
  • $160,001 - $220,000 17%
  • $220,001 及以上 22%

加拿大个税

加拿大实行联邦和省两级个人所得税制度。 联邦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税率根据纳税人的应纳税收入而变化。2024年联邦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如下:

  • $0 - $53,359 15%
  • $53,359 - $106,717 20.5%
  • $106,717 - $164,489 26%
  • $164,489 - $216,511 29%
  • $216,511 及以上 33%

2022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这些税率根据收入水平而变化,较低的税率适用于较低的收入,而较高的税率适用于较高的收入。

  • 5.06%:不超过$44,786的收入
  • 7.7%:$44,787至$89,574之间的收入
  • 10.5%:$89,575至$108,390之间的收入
  • 12.29%:$108,391至$151,978之间的收入
  • 14.7%:超过$151,978的收入

工资的话到手只有湾区的不到60% (much higher tax rate + paycut).

  • 如果你20万一年,缴税后还剩12万;在新加坡剩18万;
  • 如果你30万一年,缴税后还剩19.5万;在新加坡剩26万;
  • 如果你40万一年,缴税后还剩23万;在新加坡剩33.7万;
  • 如果你50万一年,缴税后还剩28万;在新加坡剩39万。

加拿大这里有钱人都是有资产。温哥华只适合财富自由养老, 打工是地狱模式。 你拿工资还得交45%的税,人家有好几套房的地主躺着收租还只用交25%的税。高收入不等于有钱。

教育

新加坡卷的一个侧面:根据新加坡保健促进局的统计,截至2023年,新加坡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为65%,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为28%。这意味着,在新加坡,每10个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就有6个是近视眼,每10个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就有3个是近视眼。

同期批的都是差不多的移民…… 以后到买房生育上学每一个坎仍然是无止境的同质化竞争,都不提现在职场上还多了很多“大陆卷不过,来坡卷你”的天纵英才,以及国内一线小升初太卷,来这鸡娃A level的虎爸虎妈。

教育资源方面,在北美如果没钱买好学区的房子or没钱上好的私立,那优质教育资源等同于没有,跟国内似乎也没差。

加拿大这边小学确实比较放羊。 每天8点到3点上课,3点放学以后可以坐校车回家,或者家长自己去接。 如果不想让孩子那么早回家的,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呆着,我们叫托管,最晚晚上6点之前家长来把孩子接走就行了。 托管的孩子就不能坐校车了,只能家长自己去接。好象如果家到学校的距离在1.2公里之内,孩子就不可以坐校车了,就只能家长自己接送。校车都是免费的(私立学校的不懂)。

孩子每年上学都需要注册,当然除了第一年,注册的手续要多一些,填表,提供一些文件之外,后面每年注册都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在网上点几下鼠标就可以了。每年孩子注册的时候都要选择孩子是否要托管,可以每天托管,也可以就固定的几天,比如每周一周三之类的。托管的时候孩子在学校干些什么,每个学校都不一样。

说孩子课业轻,跟国内孩子比,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觉得各有利弊吧。 孩子轻松了,童年快乐了,但是竞争力肯定也不能跟国内孩子比的。国内孩子刷题量,一个月的可能顶上这里孩子一年的,呵呵,所以这题不能白刷对吧,要是把一个国内孩子跟一个加拿大孩子放一起考试,加拿大孩子十有八九考不过。这都是我猜的。

这样想着,我担心孩子吗?

好象也不怎么担心。就象有别人提到过的,加拿大因为人口少,竞争不激烈,上大学不是必经之路,很多人不上大学,一样生活得很好。 国内觉得装修工,电工,水暖工都是没出息的活,但在这里,这些人生活得可能比我们还好,收入比我们还高。这些工作都不用上大学,高中毕业就可以了。

华人依然卷教育,学区房贵,再苦不能苦孩子不是。

住房

新加坡房价

看Clementi新Condo parc的房价,大概就是2000+一尺,2w新币一平。100平米的房子,200w新币 - 1000w人民币。 附近同样面积的HDB价格概是100w新币,便宜一半,需要公民或者PR三年之后才能买。

Canada的Condo价格略便宜大概1/3,150万加币能买到差不多的公寓。二手便宜一些,具体看位置。

但考虑到加拿大需要交房产税;公寓的购买+居住成本,应该是差不多的。

condo 和 house

加拿大的房子大致可以分为condo(公寓,就是国内一般大家买的房子)和house(国内所说的别墅),house还可以细分为townhouse(联排)、独栋,下面还可以细分,就不多说了。condo有物业公司管理,但是这些物业公司比国内的厉害多了。

一个是物业费远高于国内,新房子还好,维修养护的项目少,收费大致三四百加币一个月(也是按面积来,数年前的行情,现在不知);七八年以后房子老化,各种问题出来了,一个月上千加币的物业管理费也不稀奇。万一有什么突发情况,或者物业公司觉得要搞点什么维修养护项目,产生的费用会硬性摊派到各家住户,不时看到新闻说某公寓住户每家被收取数千甚至数万加币的物业费。因此我个人非常不喜欢condo。联排有的也有物业,也不咋样。

house比较好,一般新房子开发商会保7年,有问题可以叫他们。 过了保修期,所有的维护保养都是自己来。 这其中比如装修、换屋顶的沥青瓦、换门窗、暖气炉、水电等等,各路人马当中都有手持大刀准备斩消费者的。 以前很羡慕本地人很多很handy,现在才知道是被逼出来的,让别人干不仅贵还不一定干得好。 而且就算handy,也一样会中刀。我有个邻居,自己换了沥青瓦,以为省了好几千刀,结果换下来的瓦让垃圾公司收走,收了他们5000刀。 他们大吃一惊,再去看合同,的确是这么写的,不过用很小的字而已。

温哥华房价非常贵, 买house的话只比湾区便宜一点。 公寓现在都是1100+CAD/sqft, 而且现在基本都是鸽子笼公寓(400+SQFT的1B1B到处都是)。

看的Richmond区域几个房,华人多,生活方便。 本来预算CAD2m,结果中介说2m的房子都太破旧,后来看的2.5-3m CAD的房子,只有一个房子的格局还可以,结果是那个3m的,严重超了预算。 其他2.5m的里面的格局乱七八糟,还有分租给几家的。感觉richmond的房子都会设计一块地方可以分租出去,cover贷款,几个agent都把这个作为卖点。

对比

温哥华house hold 中位数收入只有大概7万加币,独立屋均价大概130万。 隔壁西雅图house hold中位数收入10万美元,独立屋均价82万美元。 不吃不喝,普通家庭在温哥华买房得19年,在西雅图是8年,这还是在和西雅图这种有那么多高收入工作的基础上。 多伦多house hold中位数收入大概9.5万加币,独立屋均价120万,比温哥华好,但是好的很有限。

租房

租房的话,单身码农开销1800 CAD左右,一居室公寓都得逼近3000了,两室公寓价格4000多;跟新加坡差不多。 租房的话Richmond, Burnaby等地方1B1B也得3000加币左右。

  • 网友:老婆还在找工作,小娃daycare,一个月也要2000,加上租了个x3+车险也近1000块。AMZ税后10K每月(base大概是190k)接都近月光。
  • AMZ base能月拿10k税后,L5好像勉强,L6的话base能多一些,但是应该还有10多w一年的rsu,这么算下来税后10k好像也差不多。

薪资 vs 房价

除了房产相关从业人员(例如经纪和律师),温哥华本地竟然没有什么像样的,薪水还比较靠谱的工作。

大温地区最好的大学UBC,有终身教职的教授一年不过20多万加币;大温地区的医生收入,起步不过10万加币以下;而大温地区的房产经纪,如果每年买卖10套100万(大温地区的房产交易中位数大概在90万上下)的房子,收入就接近20万加币了。

与此相对的,大温地区的tech大厂普通码农只有在最好的疫情期间才大多给得到20万以上。 且不说加拿大的tech比美国薪水低一半以上这件事;温哥华本地的薪资水平很难配得上房价。

本质上是洗钱经济,而房地产和洗钱强相关。新加坡也是半斤八两。 比较一下温哥华和相邻的西雅图,温哥华的消费水平只是略低于西雅图,但收入水平却远低于西雅图。 说明温哥华有大把的人没有明面上的收入,但也能支撑起现在的消费。

交通

  • 温哥华:公共交通很发达,也很安全。虽然市中心还是有比较乱的地方,也有些Homeless,但和三番城里比不是一个量级的。
  • 多伦多:地铁线路很少,能覆盖的也不多。公交也就城里还行,总的来说也是慢。

公交车电车刷一次卡扣3.25加币,不管多近,没车真的很不方便,但加拿大作为石油输出国,汽油价格竟然比美国贵,开车成本不低。

回国航班

如果去了加拿大,回国的交通费用也是一个问题。 Canada到中国的机票大概1500新币,一家三口,往返9000新币 - 45000 人民币,这么贵,那我老婆就更不愿回国了。 Singpaore到中国往返2000人民币,一家三口,往返12000人民币。 但是考虑到,新加坡车牌10w+新币,其实可以支付10年Canada往返中国的机票了。 谁让我媳妇还有一个开小汽车的梦。

买车

路上大部分都日韩德美几大车系,要保值就上日本的,德系大部分10w之后维护会多麻烦一点。 美国车大部分感觉都是本地人在开,总体感觉不是很稳定。 特斯拉也还好,有不少桩子,但是。冬天动辄零下10/20,电池/2 必须提醒。

车险

另外就是每个月买保险,初来乍到一般都会被坑,一个月一般300左右取决你住哪儿,这个基本所有保险公司已经达成共识就是要坑你信任,无法避免哎。

公共交通很发达, 24小时都有, 但是如果自己开车的话, 车价比美国贵, 保险是湾区的2-3倍。 BC省只有一家保险, 垄断, 没有议价空间, 你可以理解为DMV+Insurance是一个公司。

饮食

温哥华网购快递水平比美国还烂,amazon除外。

整体而言,温哥华更有国内大城市的感觉,在城里转悠,沿着海边散步都很容易。 湾区还是更接近传统美国大农村,没车寸步难行。

地道的各国美食在温哥华都可以找到,特别是中餐水平远超湾区。

吃的质量挺高,全球各地美食,只要钱包鼓,用心去找,我觉得吃的真好。 什么东北菜烧烤粤菜西北的什么螺狮粉煎饼果子,啥都有,而且质量还不低。 本人去过东南亚各国,刷过日韩台,想说这边都能找到非常decent全球各地美食,越南粉啥的比在胡志明路边摊还地道。

物价不低:一碗面条加肉加小费现在都得25-30了,一个烧腊饭也得20多了,两个人去吃个木屋炭烤一顿就得160+。

温哥华的大部分的商品/服务物价均为东京的两倍。估计加拿大的实际人均GDP还不如日本。

  • Restaurant Prices in Singapore are 20.3% lower than in Vancouver

气候

新加坡没有四季,一年到头都是夏天。 新加坡分雨季和旱季,雨季气温最低的时段在11月底到1月底,最低气温可以到24度;旱季气温最高时段在8月到10月,中午太阳还是蛮烈的,气温最高可以到34度。温差通常不超过4度。

加拿大有十个省和三个地区,所以气候跨度也很大,在华人青睐的城市中,温哥华四季如春比较舒服,而多伦多跟北京的气候差不多吧,其他地区有点像东北三省,甚至更寒! 冬季漫长,长达半年之久,每年从11月开始进入冬季,直到次年4月底回暖。春夏秋三季则平分剩下的半年。

加拿大最温暖的城市维多利亚,西部BC省的首府,在紧靠大温哥华地区的海边的温哥华岛(温哥华岛像台湾那么大)最南端的一个城市,它的气候居然比上海还要温暖舒适一些,更不用跟北京比了。维多利亚全年气温基本在0-25度之间,冬天大概4个月,每天0-10度,春夏秋都很温暖,每天在10-25度。

  • 多伦多比较冷,冬天零下8-10度,有时候还到-16度。冬天从12月中,一直到4月20左右。

温哥华秋冬阴雨连绵,气候湿润,不像湾区那么干燥。 冬天时间太长(冷不算什么,关键是冬天时间长,5个月冬天;温哥华虽然冬天不太冷,但下雨多,日照少); 大多数时候都是类似江南的小雨,而不是瓢泼大雨,所以对于出行只是稍有不便,但是自己对waterproof的衣服和鞋子的需求上了一个台阶,以及养成了出门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六月初穿的衣服厚度大概和湾区两月份差不多吧。 夏天可以周围无数1-5-10小时路程的各种公园,camping 划船,backcountry,弄个小火,考个棉花糖,年复一年;骑个小车,去个湖心岛,走趟cottage。 冬天大概就滑冰滑雪,去个蓝山(ontario 没有真山)。

在温哥华街头随随便便就可以看到雪山和大海,感觉是这个城市最最迷人的一点了。当然湾区也可以看到山(连绵的小土坡)。

即使是在市中心,也有很多环境和设计都很不错的公园。 如果愿意开车走得远一点,高山湖泊,森林雪山,海岛沙滩,可以说是热爱户外人的天堂。 滑雪很方便,最近的雪场离市中心只要半个多小时车程,完全可以下班后夜场走起。

治安

新加坡治安没得说,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温哥华总体还行,但是多少有再走下坡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的。 Downtown 城里如果没来过,建议你住多大附近或者King St west 也就是所谓的金融区,yonge 街东边homeless 比较多,西边也最好别过spadina。

China Town不是那么太安全。另外建议多做做research,Jane finch 啊,York大学附近啊,morningside,Btown啊,很多地方常常有qiang击;要么就tong人事件。 一般 North York 都还挺好的,或者住在北面的Markham Richmond Hill华人多,治安也很好。

PR和入籍

新加坡都是华人社会,文化语言隔阂没那么大,而且后面如果入籍新加坡还可以走H1b去美国多挣钱,毕竟每年H1b都给新加坡和智利公民留了几千名额。 根据新加坡智利自由贸易协定(Chile and Singapore Free Trade Agreement),新加坡和智利公民每年可以获得 3,400 个额外的H1B1签证名额,这些名额不会计入常规H1B签证名额限制。

医疗

优点: 免费和干净。

医疗真的很慢,很多检测结果需要国内三倍的时间才能出结果以及过度的不重视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 总之是医疗严重短缺。

没接触过国内大城市的医疗,但和哈尔滨的三甲比,干净程度堪称天上和地下,我如果没什么事是不会选择回国检查的。(有事的话就不想说了,肯定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