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
基本心理建设
你还记得走上管理岗位时内心微妙的变化吗?
我相信开头这两组的描述可能都不准确,你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你对小王问题的处置也可能有自己的办法。但这组描述构成了管理者的基本心理假设:为人,还是为己。To Give or To Take 。
在「为人」和「为己」之间,选择「为人」
当你成为管理者之后,为人和为己的天平自然需要一个调整。 你需要更多地服务你的下属,尽力帮助他们的成长,为他们谋得福利。
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你的下属将为你工作,他们的努力如果获得回报,你毫无疑问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如果团队失败,你也必然遭受最大的挑战。
所以无论成败,你都应该尽力帮助和给予他们。 更加具体地来说,你需要开始做这些观察和思考:
- 你的下属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 搜罗或者争取哪些资源来帮助他们;
- 怎样不吝啬赞美来激励他们;
- 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是否遇到困惑和低潮?
成员们最厌恶和最偏爱的事
明白一个核心:你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改变他人。
管理者主观判断出下属的问题,试图指出问题,以求直接改变,这几乎是最糟糕的管理路径,因为它不仅成效低下,而且容易导致成员的抗拒。
这种抗拒并不会发展成明面上的争吵,它要么让你的下属丧失自信、感觉委屈,要么无法从个人发展中感到满足,这样一来,他选择离开或者被迫离开团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人最厌恶的三件事
人最厌恶的三件事
每个人都厌恶的三件事:被说不、被忽视、被指出缺陷。
被说不就是被拒绝,被忽视就是缺乏关注。
如果你的生活充满这两件事,基本就是悲惨的生活,这你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是「被指出缺陷」是人最讨厌的事情吗?你可能觉得不至于,对这五个字感受并不强烈。 这是为什么呢?
- 第一,我并未指出你本人的缺陷;
- 第二,你也许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明显的缺陷。
如果是这样,当我直接指出你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你感觉很委屈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沟通中最糟糕的局面。 我们彼此之间必将封闭,所有的沟通不仅无效,而且彼此伤害。 因为你将是别人的上司,所以你对他人的伤害要更大一些。
赞扬是影响他人的最好办法
我们讲了人最讨厌的三件事,但人也有最偏爱的三件事:被认同、被关注、被赞扬。
这种愉悦并不仅仅会让当事人感到被关注、被认同,同时还使他放下心理防御,彼此之间更好接近,沟通时对方更加集中精力。
所以,要记得在人际沟通中,赞扬是启动有效沟通的进气阀,如果这个阀门没有打开,沟通要么是浪费时间,要么就起到相反的效果。
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你知道赞扬能够给人愉悦的感受,从而维护或者激发他的工作状态,于是你要关注赞扬的机会; 因为你要找到赞扬的机会,又不能让赞扬显得随意和普遍,所以要更加关注下属的进步和变化;因为你要着眼于变化,所以你需要持续关注。
这是我们在实施管理中所谓的 Monitor 最大的作用。 Monitor 不是监控员工行为,更重要的是洞察员工的进步。
如何帮助你的成员?
约翰米勒有一本著名的畅销书,名字就叫《问题背后的问题》,英文简称 QBQ。 这本书介绍的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改变问问题的方式,着眼于改变自己和当下,不要试图改变他人。
比如,当你要问:
-「为什么没有人来负责这个工作啊?」应该改成问:「我怎样来帮助补位做好这个工作?」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给我加薪啊?」应该改成问:「我本季度应该完成什么目标,才能让老板给我加薪?」 -「为什么客户都那么难说话啊?」应该改成问:「我怎样做才能让这些难说话的客户对我们有更多的好感呢?」
作为新晋的管理者,你一定对这组矛盾问题不陌生。你能走到这一步,和你本人的 QBQ 精神分不开。 但是,现在你已经站在管理岗位上,所以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让自己的下属也 QBQ 起来。 你应该记得我们在上一节谈到的话题:不要试图改变他人,你根本改变不了,唯一能够改变依然是你自己。 按照 QBQ 的精神,你同样应该围绕这个问题着眼于自己和当下。
a) 帮助成员提出 QBQ 问题 给自己一个承诺,永远不要直接指出下属缺乏责任感,而是要建立具体问题具体沟通的习惯。
如果你发现成员开始抱怨(首先要理解这是人之常情),你要帮助他开始用 QBQ 的模式提出新的问题。
比如当销售部门抱怨后台部门配合不力的时候,你不仅不要反驳和质问,相反,你可以同意他的判断,感谢他提出这个问题,然后继续问他这个问题:「在我们改善后台部门的同时,销售团队可以做哪些工作来弥补问题呢?」
你不仅可以帮助下属提出这个问题,而且可以让他拥有这个问题。这时,尽管是被动的,但你的下属至少拥有了一个 QBQ 模式的问题去解决。当他要着手去解决这个问题时,他成了问题的主人。 如果他能够从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更多,也不再是你改变了他,而是他改变了他自己。
b) 帮助成员建立逻辑 有很多不够 QBQ 的问题本身就有很大的逻辑漏洞。
比如销售可能会抱怨产品价格过低,导致销售额上不去;质量部门抱怨研发管理太弱,导致测试工作量过大;研发部门抱怨需求经常变动,所以常常做无用功。 这些都是办公室内常见的躲避责任的问题。
当员工提出了与此相关的抱怨,无非是因为着眼于狭窄的角度,没有从完整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无需责怨和试图让成员直接变得 QBQ,而是首先要让他看到因果全貌。富有逻辑的沟通总是能够有很强的说服力,试图直接改变他人的沟通总是两败俱伤。
c) 帮助成员提升自我 我们无法直接改变他人,但是每个人都可能自我改变。当你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不是我在试图改变你,而是你选择了投入时间来做自我提升。同样的道理,你的下属的个人成长和你的说教无关,只和他自己改变的意愿有关。
怎样帮助成员不断提升自我呢?
多阅读、多分享,寻找机会帮助他人,建立不评价他人的团队习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团队领导,你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未必需要多谈表率和榜样,只要着眼于「帮助」你的下属提升自我的目标即可。
相反,如果你还没有感受到团队的足够进步,请坚持做下去。抱怨团队是管理的天敌,是你失望、焦虑、混乱和管理失败的起源。
管理岗
任何转岗都是需要过程的,并不是0和1的二元关系,而是0经过储备和沉淀,慢慢变成了1
套路一点说,就是 你准备好了,风来了就能飞;如果你没准备好,风来了,就看看,和你没半毛钱干系要转管理岗,那么首先得去看看一些管理学的课程(理论),要有带团队得经验(实践),两者都有,那么就是等东风(公司结构调整,岗位机遇出现)
说的实际一点,大部分企业,管理岗要么空降,要么内部擢升。也就是,想转管理,要么在内部表现优异,要么跳槽。
加班不能成为常态
不说基层,对管理者来说,加班不能成为常态。这样整个组织的效率都会下降。 反正晚上要加班,员工时间意识淡薄,白天做事慢也没关系,大不了晚上接着做。 大家都在加班,员工干得再快也走不了,索性和大家一起慢慢磨洋工。这样一环扣一环,效率会越来越低。